续写荣光!蔡甸区两名青年追随父辈脚步投身军营

9月15日,蔡甸区两名应届大学毕业生林书楷、杨肖博正式被批准入伍。他们不仅继承了父辈的军旅梦想,更用实际行动延续了家族的报国情怀,成为今秋征兵中最动人的“传承故事”。

“军号声中长大,我要成为像父亲那样的兵”

林书楷

“我从小听着军号声长大,迷彩绿是我生命中最熟悉的颜色。”林书楷的话语中满是坚定与向往。他出身军人世家:爷爷曾是一名军人,父亲林旭更是在军校毕业后服役26年,两次荣立三等功,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林书楷与父母

“爷爷和爸爸的军功章是家里最珍贵的‘传家宝’。”林书楷回忆,小学时每个寒暑假,他都会到父亲所在部队的家属院居住。出操号、队列训练、政治学习……军营的点滴早在他心中种下种子。尽管父亲因工作常年不在身边,却总在电话中嘱咐他:“男孩子若有机会,一定要去部队磨砺自己,把自己锻造成顶天立地的英雄。”

今年6月,刚从武汉商学院动画专业毕业的他,第一时间报名应征。通过体格检查、政治考核、役前教育等多轮筛选,他成功入选成为今年蔡甸区秋季入伍的大学生士兵。

林书楷与父亲林旭互敬军礼

“穿上军装,我就能像爷爷和爸爸一样,为保家卫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接到入伍通知时,他激动地说。送行时,父亲林旭郑重嘱咐:“去了部队好好干,别给老林家丢脸!”父子相视敬礼,两代军人的信仰在这一刻完成交接。

“爸爸是我心中的英雄,我要走他走过的路”

杨肖博

另一边,同样来自军人家庭的杨肖博也如愿穿上戎装。“我想成为爸爸那样的军人”——这是他从小到大常说的一句话。

他的父亲杨光,1991年入伍,在部队多次参与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退役后,他成为社区书记,并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持续发光发热。更令人敬佩的是,杨光坚持无偿献血20年,也带动儿子在18岁那年完成首次献血。至今,杨肖博已累计献血24次,总量达9000毫升。

今年6月,刚从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杨肖博报名参军。为通过体检,他坚持每天晨跑锻炼。他说:“到了部队,我一定刻苦训练,早日成为一名合格军人。”

杨肖博与父母

杨光对儿子的选择倍感欣慰:“军营很苦,但我相信他能坚持。我告诉他,要听指挥、肯吃苦,不能给咱蔡甸人丢脸!”

从军营到社区,从父亲到儿子,林旭与林书楷、杨光与杨肖博用行动诠释了“何为家国情怀”。他们的故事,是蔡甸区无数平凡家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缩影,更是新时代军民鱼水情深、薪火相传的生动写照。

一审:万轶  二审:熊霞    三审: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