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春花烂漫时,我们这里再相聚!

(点击看视频)

这两天,援鄂医疗队陆续离开武汉回家。我们每一个人都感恩他们的辛勤付出。在武汉,有一群老年阿姨,用他们精巧的手工技艺,制作了300多件布艺堆绣作品,送给援鄂医疗队。

武昌区非遗项目布艺堆绣,是用各色棉布、绸、缎等材料,通过多种工艺做成的画及实用品。作为布艺堆绣非遗传承人,冯晓明宅在家里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停止创作。除了自身创作,她还向其任教的湖北省老年大学、武汉市老年大学(后湖校区)和武昌区老年大学多个班次的学生发出倡议。

武汉市武昌区布艺堆绣非遗项目传承人 冯晓明:在2月12号的时候,就发出了一个倡议:在隔离的时候,不隔离爱。我们也要献出我们的爱心,然后制作一些工艺品,然后等春暖花开的时候,再送给他们。

在冯晓明的号召下,大家以战“疫”为主题,用各色棉布、绸、缎等家里有限的材料,制作出一个个充满深情的布艺堆绣作品。冯晓明说,医护人员是用生命来保卫武汉,非常非常感谢他们。

3月16号下午,由武昌区文化和旅游局和区文物和非遗保护中心牵线搭桥,冯晓明精心挑选了300余件布艺堆绣,赠送给青海、江西援鄂医疗队的203名队员。

江西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郑媛媛:这些虽然是小东西,但它的意义真的很大。

江西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杨群:当时我就跟我爱人说了,这个我一定要带。

这几天,援鄂医疗队的撤离牵动着千千万万湖北人的心。在抗击疫情中殉职的武汉女医生夏思思的母亲,在辽宁援汉医疗队撤离前,专门为他们送去了武汉特色藕汤,而9名曾救治过夏思思的辽宁医护人员,更是认了她为“夏妈妈”。

昨天下午三点半,200份藕汤送到了武汉市蔡甸区莲花湖酒店,这里是辽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137位医疗队员的住地。赠送藕汤的,是抗击疫情中殉职的女医生夏思思的母亲。

得知这个消息,曾经参与抢救夏思思的9名队员商量着如何给夏妈妈一些温暖。

在信封上,重症第五组的医护们写下了给夏妈妈的祝福,每个人也都郑重地在信封上签下了名字。

看到这群懂事的孩子们,夏妈妈眼中的泪水忍了又忍。夏妈妈说,夏思思之前也是爱喝藕汤。藕汤也是蔡甸当地的特产,希望能给他们带去蔡甸人民的感激之情。

夏妈妈说,自己女儿也是医生,所以她懂得医护的辛苦;因为女儿也是患者,所以她更懂得对医护的感恩。

夏思思母亲:他们是医者,但也是血肉之躯,他们为了救助我们武汉的人民,不顾个人的安危,逆行到武汉来支援我们,我一直想表达这种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夏思思医生生前在协和江北医院工作,在救治一线,不幸被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点击观看:英雄,请一路走好!

辽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重症五组护士 段德强:武汉的医护用自己的身体铸造了第一道防线,为全国支援武汉争取了时间。

辽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联络员 梁宏军:夏大夫是我们整个医疗队学习的代表、学习的楷模。

临别之际,队员们提出,一起建一个微信群,夏妈妈需要,可以随时在群里找到这群千里之外的“孩子们”。

今天上午,江苏省支援武汉第五批医疗队,徐州市援鄂医疗队,在完成他们的疫情救治工作后,乘火车返回徐州,离别前,一份珍贵的礼物打动了在场所有人。

这是一件普通的防护服,但上面的163个签名却是沉甸甸的情谊。

武汉市硚口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援汉医疗队接待协调组成员 胡生彬:这份礼物感觉到沉甸甸的,这是徐州医疗队对武汉的一种永远的恩情。

在过去的35天里,就是这163个人,身穿这样的防护服,他们在武汉市一医院的2个重症病区,治愈了近百名患者。

武汉市第一医院病区护士长 舒玉珍:有些人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被针刺伤,但是他们还是会义无反顾去做,非常感谢他们为武汉的这次付出。

江苏省徐州市援鄂医疗队领队 沈鹏:给自己在这里留下一个印记,也给武汉做个纪念。

一笔一划,163名医护人员郑重签名,雪白色的隔离服上,一个个名字紧紧相依,就如同他们在用血肉之躯为湖北人抵挡病毒侵袭。

江苏省徐州市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 李海泉:防护服保护着我们,我们保护着武汉的人民,让我们之间更加亲密。

江苏省徐州市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 魏翠:我们是和武汉人民是团结在一起的, 我们的心是和武汉永远在一起的。

今天是驰援武汉医疗队撤离第三天,在离汉通道之一的武汉天河机场,为武汉加油的呐喊声,让人动容。

在天河机场的候机大厅,武汉实现新增病例和疑似病例零增长的消息,让医务人员很振奋,他们用歌声和呐喊声为武汉加油!在欢送的队伍中,我们看到了坐在轮椅上的喻凤,在武钢第二职工医院工作期间,不小心扭伤了脚。 

贵州援鄂医疗队队员 喻凤: 我们一定要一起,战役到最后。

喻凤选择了继续坚守,三十多天的时间过去了,离开武汉的最后一刻,她还惦记着病友们,要为她们加油鼓劲。

贵州援鄂医疗队队员 喻凤: 武汉别怕,你们一定会好起来的

回忆起在方舱医院工作的经历,每个人都有心中的感动。

南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 马欣:这应该会成为我的第二个故乡,因为跟它同生共死过。

安徽援鄂医疗队队员 吴思圆:记者也是很辛苦,不容易,你们也奋战在一线,很感谢你们。

江苏援鄂医疗队队员  孙雯:我们扎这个小辫子是因为来的时候,走的时候 ,有人给我们唱感恩的心。我觉得这颗心代表的是我们对武汉人民,对大家这一段时间的支持的感谢,是一颗感恩的心。

在机场,还有忙碌的志愿者们,三天来,他们搬运了近七千多件行李。在休息的时候,戴利清还拿起手机,记录下医护人员离开的瞬间。

带着对武汉的眷念,14支医疗队的1900多名医护人员登机离开武汉,最后,大家还有一个和武汉的约定。

安徽援鄂医疗队队员 宋甜甜:以后我一定要来,好好吃一次武汉的热干面。

安徽援鄂医疗队队员 王晓庆:我与武汉的一位病友阿姨有一个小小的约定,待到明年三月时,携手共赏武大樱花。

青海援鄂医疗队队员 张海苓:希望武汉人民继续加油,欢迎你们到大美青海来跟我们一起玩,我们也会再回来的。

山西援鄂医疗队队员 高丽 :这次回山西我们还是很舍不得,这座城市挺迷人的,下次我们还会再来去好好拥抱她。

今天上午,陕西疾控支援潜江检测队将踏上返程,潜江人含着热泪送别这些救命的恩人。

潜江市委书记 吴祖云:家来的时候,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最需要大家的时候。把我们的这份感激,各位带回家,带回陕西,带给所有支持、帮助我们,关心着我们的人,谢谢大家。

从1月31日陕西疾控支援潜江检测队抵达,到现在他们检测核酸样本7000多份,为遏制当地疫情蔓延提供了有力支撑。

潜江市疾控中心主任 刘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日检测能力,从当初的每日检测70例,现在发展到可以每日检测492例。

陕西疾控支援潜江检测队队长 刘东立:别离虽然是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我们也期盼这一天,因为别离就意味着胜利。

这份来之不易的胜利、这份生死相托的情谊,潜江人,记下了!他们也对陕西疾控援潜检测队发出了邀请,请他们在摘下口罩后回来看看!


(作者:蔡甸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