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蔡甸区垃圾分类培训走进美丽乡村,这次推进会别具一格,区垃圾分类专班组织各运营项目40余人,来到张湾、索河等地实地观摩,现场培训,相互交流学习。
垃圾分类主题公园 让村民玩起来
在张湾街新民村,一行人参观了垃圾分类容器设施、宣传设施等情况,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该村定时定线分类投放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在索河街丁湾村,大家对索河街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六项制度、党员联片包户制度和设立垃圾分类光荣榜、积分奖励公示榜等方法进行了详细地了解。
丁湾广场地势开阔,是村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地。垃圾分类项目部因地制宜,与街道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通力合作,打造出“垃圾分类主题乐园”与“垃圾分类转转牌”等设施,不仅成功吸引村民的注意,更让村民在游戏中学习强化垃圾分类投放知识。
垃圾分类吉祥物 为宣传增色
随后,一行人来到风景如画的梅池村,大家认真听取经验介绍后,针对垃圾分类处理、清运工作流程以及如何宣传发动村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行动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代诗人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中,细致展现了丰收之年的田园风光。梅池村以老百姓喜爱的“青蛙”这一形象,设计为垃圾分类的吉祥物。而吉祥物的打造,为入户宣传、增添分类氛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分类成公约 垃圾也能变肥料
在石港村,垃圾分类被纳入村民公约,该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示范带头作用,使垃圾乱投乱倒现象逐渐消迹。
而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索河街在2019年就设计建设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厨余垃圾经过生物自然发酵与生物菌种发酵20天左右,最终腐熟为有机肥料。处理站产出的所有肥料,可用于种菜栽花。
当天经过一系列经验介绍和了解,大家对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充分认可,特别是创新思想理念创建“三看三巡”制度赞赏有嘉,对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信心倍增。
下一步,蔡甸区将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动员组织工作,让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共同为建设美丽家园、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